温州编辑 2023-08-14 15:51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自1960年创办迄今已度62载,岁月如歌,葳蕤生香,博学弘毅,言文行远。学科牵头,教学筑基,政治铸魂,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学科特色:中文学科高平台
文学院坚持走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形成优势、打造品牌的发展道路,以学校“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办学定位为导向,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文学院(原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创建于1960年,2000年原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大学语文教研室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06年更名为文学院。文学院下设汉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共10个教研室;拥有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3个本科专业;已取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创建之初教职工仅10人,现在职教师79人,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935人;2010年、2013年分别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广西民族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民委翻译局“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翻译人才培养基地”、外交部“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和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以及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实体语言博物馆。
文学院始终走在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前列,是学校第一批招收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第一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2年获批为广西特色专业,2016年被评为广西优质专业,2020年入选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1983年、2015年始分别招收壮语言文学、瑶语言文学方向本科生,2007年获批为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3年起实行免收学费政策,2016年通过教育部专业定级评估,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9年“民间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20年《民间文学概论》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现代壮语》获广西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对外汉语专业”),开设于1998年,1999年、2000年、2009年分别开始招收越南语、泰国语、印度尼西亚语方向本科生,实行“3+1”跨国人才培养模式,2006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2010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第六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获“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年度)中,位列全国292所高校同类专业第11位,2019年入选自治区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专业发展始终处于学院建设的龙头地位,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2018年入选广西一流学科,2022年入选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名单。同时科研成果丰硕,《边疆多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调查、保护与传承研究》《南方少数民族类汉字及其文献保护与传承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女性形象建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学院获得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逾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