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6011706

文言文倒装句

作者: 2023-03-17 09:53 来源:温州编辑
收藏

1.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3.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1
宾语前置

在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⒈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常见疑问代词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

例:沛公安在?(应为“在安”)《史记·项羽本记》

注意: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⒉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例: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忌不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⒊用“之”或“是”把宾语前置,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不解惑)《师说》

唯吾马首是瞻(唯瞻吾马首)

⒋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除了第一种情况,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业文南向坐。(意为“业文面向南坐”)《史记·项羽本记》

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小石潭记》

 

2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⒈中心语+定语+者

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荆轲刺秦王》

⒉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劝学》

⒊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马说》

⒋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例: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一双玉斗)《鸿门宴》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陈涉世家》

 

3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⒈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曹刿论战》

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廉颇蔺相如列传》

⒉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以事具告)《史记·项羽本纪》

⒊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师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劝学》

 

4
主谓倒装

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为了强调突出谓语的意义,会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灼灼其华。 (其华灼灼)

姓名:
电话:
提交需求
  • 品牌简介
  • 精品项目
  • 课程中心
  • 线上课堂
  • 留学服务
  • 校区地图
您想学习哪门课程
    您的目标分数
      您的学习周期
      • 一个月
      • 三个月
      • 六个月
      • 六个月以上
      获取报价

      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您报价结果

      热门活动

      注册/登录

      +86
      获取验证码

      登录

      +86

      收不到验证码?

      知道了

      找回密码

      +86
      获取验证码
      下一步

      重新设置密码

      为您的账号设置一个新密码

      保存新密码

      密码重置成功

      请妥善保存您的密码
      立即登录

      为了确保您的帐号安全

      请勿将帐号信息提供给他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