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3.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4.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9.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10.Cl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lO-与SO3、I-、Fe2+均不能大量共存;ClO-能水解,因HClO酸性很弱,Cl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如Fe3++3ClO-+3H2O===Fe(OH)3↓+3HClO,所以ClO-与Fe3+、Al3+均不能大量共存。
11.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是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而不是非金属元素对应氢化物酸性的强弱。
12.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等。
13.常见吸热反应:所有盐的水解和电离过程、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常见放热反应:燃烧、爆炸反应、金属与酸的置换、酸碱中和反应、2NO2N2O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是放热的。
14.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15.原电池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阳离子向负极移动,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16.原电池放电时,盐桥中的离子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17.电解池里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为: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18.钢铁的析氢腐蚀或吸氧腐蚀的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
19.金属腐蚀快慢与两极材料的活泼性有关,活泼性相差越大,金属腐蚀越快。
20.金属腐蚀快慢与接触介质有关,一般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较慢。
21.升高温度,不论吸热还是放热反应,也不论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22.向恒温恒容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对平衡无影响。
23.增大压强(缩小体积),化学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但v正、v逆均增大。
24.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既与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也与压强的改变无关。
25.对于一个可逆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6.盐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越热越水解,越稀越水解。
27.除去酸性溶液ZnCl2溶液中的FeCl2,应先通入Cl2或加入H2O2,再加入ZnO,使Fe3+水解生成沉淀过滤除去。
28.FeCl3、Fe2(SO4)3的水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不同:FeCl3溶液加热蒸干得Fe(OH)3,灼烧Fe(OH)3可得Fe2O3;Fe2(SO4)3溶液蒸干仍为Fe2(SO4)3。
29.弱酸酸式盐水溶液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30.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实质是H+与沉淀溶解平衡中的CO3反应,促进平衡向生成离子的方向移动。
31.盐溶液蒸干后并灼烧,有的能得到原溶质,有的不能得到原溶质而转化成其他物质,有的得不到任何物质。
1.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第一步操作是“检漏”。
2.配制Fe2+、Sn2+等易水解、易被氧化的盐溶液,先把蒸馏水煮沸,再溶解,并加少量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3.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4.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5.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6.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原色的,只有SO3和HSO3。
7.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4)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8.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且进行尾气处理。
9.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如NH3、HCl)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知识点4:有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