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竞赛目的
本竞赛旨在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激发广大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开展此项竞赛活动,有助于全面展示全国各高校各类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的成果,保证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中有关大学各类英语教学的各项指标的落实,有助于学生夯实和扩展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推动全国大学各类英语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2]
二、组织领导
本竞赛由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中国英语外语教师协会(TEFL China)和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3] ,英语辅导报社、考试与评价杂志社承办。成立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主要领导成员、资深专家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组成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组织委员会。全国竞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竞赛的各项赛务组织工作和一系列后续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和各高校外语系(部、室)应积极争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成立相应的竞赛组织机构,做好竞赛的各项工作。
三、参赛对象
本竞赛分A、B、C、D四个类别,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B类考试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考试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本竞赛面向全国各高校各类学习英语的大学生,大学生可自愿报名参赛,提倡“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本竞赛坚持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避免仅仅选拔“尖子”参加竞赛,而把大多数学生排除在竞赛之外的做法。
四、竞赛时间和操作细则
1.初赛时间及形式:2020年初赛定于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9:00—11:00在全国各参赛院校举行。初赛赛题包括笔答和听力两部分。初赛听力采取播放录音的形式。
2. 决赛时间及形式:2020年决赛笔试(含听力)定于2020年11月22日(星期日9:00—11:00在全国各省级竞赛组委会指定院校举行。决赛分两种方式,各地可任选一种:第一种是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第二种是参加笔试(含听力)和口试。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的学生的决赛成绩满分为150分;既参加笔试(含听力)又参加口试的学生的决赛成绩满分是200分,其中笔试分数为150分(含听力),口试分数为50分。决赛赛题和口试方案、题目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命制。各省级竞赛组委会选择是否统一参加口试,并决定口试地点、时间、形式等具体事宜。
3.赛场设置: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竞赛活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的领导下,初赛由各参赛高校设赛点组织进行,决赛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统一安排考场。所有赛点的标准赛场考生必须为30人;非标准赛场考生必须低于30人。凡是安排超过30人的赛场,视为违反赛规。
4.听力测试:所有初、决赛赛点须提前安排和检查好听力设备和场地。听力测试必须在规定时间统一播放,在规定时间结束,否则视为违反赛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决赛听力部分将采用光盘或磁带播放的形式,两种方式只能选其一。
5.初赛评卷:参加初赛的各高校有初赛的评卷权。初赛评卷工作需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集中评卷,成绩须在一周内评出,并务必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向参赛学生公布。
6.决赛录取:参加决赛的学生须从初赛学生中按初赛成绩择优选拔,按初赛人数6‰(千分之六)的比例录取决赛名额。
7.决赛评卷:决赛由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组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统一进行决赛,统一评卷,以确保决赛成绩的真实性。决赛成绩须在决赛结束后两周内评出,并在上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的同时,及时准确地通知各参赛学校和参赛师生。
8. 获奖人数: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及各参赛单位严格按照成绩和比率确定获奖人数。若出现同分并列情况,按实际并列人数计算,但总获奖人数保持不变,仍为86‰。
9. 初、决赛成绩公布和查询:淤初赛成绩在其所在的参赛学校查询。于决赛成绩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查询;全国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还将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官网上公布荣获全国特等奖学生的名单。
10.赛区巡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须派特派员穴巡视员雪检查和巡视初赛赛场及评卷工作;决赛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统一安排。